找到相关内容80篇,用时13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破瓦与火供

    脸上,露出了笑容:“修行‘破瓦’时,要有活佛现场引领,不断念‘哦、啵、唛’头盖会被神识冲开,出现一个小洞时,再由活佛插上吉祥草,草立而不动,并带出体液时,则说明修炼成功。”老人劝导我:“年轻人可别随意...

    古亚东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13541619.html
  • 禅宗故事(二)

    再试一次吧!……”这样的犹豫不决的事情。可以说难以取舍是因为不能断念的缘故。  “息心断念”这句话在佛法中还有“了解真理”的含意,向一对痛失爱子而终日哀声吧气的夫妻,说明人死不能复生的真理,使他们明白而断念就是一个例子。  所以当一个人心中的贪、嗔、痴等念头消失,也就等于已经开悟。  因此白隐禅师的赌注,其实含有无限的禅味于其中。  那么,赌注的结果又如何呢?  白隐禅师选中了一本名为《禅关策进》的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85242115.html
  • 在四川开创过净众宗的新罗人无相大师

    圭峰宗密禅师。《圆觉经大疏钞》第3卷下册记载着:三句指无忆、无念、莫忘,即心里不要回忆以前发生的事情,也不要担心将来的事情。  宗密也引用了《历代法宝记》的无相之话语。我们都以为引声念佛就是不断念出声音来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302269233.html
  • 见性与著相之别----元音老人

    时时刻刻断念、保护,一切相都不可得,不要有所住著,自有水到渠成圆证圣果之日。不要以为这个初悟没用处,将来发大神通成大道就靠这个初悟。因为不明白这个真性,就无从下手用功。要认识这个本性,保护这个本性,才好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25576114.html
  • 见性与著相之别--元音老人讲述

    见性之后须进一步用功,时时刻刻断念、保护,一切相都不可得,不要有所住著,自有水到渠成圆证圣果之日。不要以为这个初悟没用处,将来发大神通成大道就靠这个初悟。因为不明白这个真性,就无从下手用功。要认识这个...

    元音老人

    论坛精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7235882041.html
  • 月溪法师讲禅宗修法(3)

    ,但千万不要以为是到佛性真如境界,仍须往前再进,打破无始无明,便可见性成佛,今人有误认将断除妄念,便是到百尺竿头,再将断念之一念取消,便是百尺竿头更进步,非也。   参禅错认不二法门为禅宗   ...所谓无记空,禅宗说的无明窠臼,你以为坐时得这境界是悟,起身时是迷,则忽迷忽悟,佛性亦有轮回了,照你这样用功,不是关门用功的方法,这种境界是小乘外道的境界,你不要断念,利用六根随便那一根,同空空洞洞的...

    月溪法师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8/09392389258.html
  • 废名创作中禅意的形成与嬗变

    、无住,并不是通过简单的离相、断念而达到“无住”之解脱境,相反,离相、断念恰恰不是无住,只有于相而离相,于念而不念才能达到真正的“无住”的自由之境。  三  废名禅学思想由“观心看净”到“无相无念无住...

    杨厚均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400140789.html
  • 奶奶往生记

    西方极乐世界,愿我往生极乐世界后,回来帮助一切众生,往生西方。”熊老师非常高兴,赞叹老人真是了不起!   发愿的这一天晚上,奶奶经受了一次最痛苦的折磨。她用手用脚不断地敲打着床板,嘴里还不断念着:“...

    艾淑红

    |往生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5/08/154514459.html
  • 有关大乘佛经和大乘思想的出现

      (5)自然呈现在心中:‘持世经’说‘菩萨摩诃萨能得念力,亦转身成就不断念。’;‘大宝积经’说‘法胜苾刍大念慧力之所持故,大菩萨藏微妙法门,自然现前。’依理而言,如果过去未曾证得预流果,此生纵使报得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060755778.html
  • 杨度的“新佛教论”

    但又明确指出:“无念并非止念”,“且常戒人切莫断念。”所以他“不消极以求心体”。   杨度虽提出“四不法门&...

    蔡惠明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95868618.html